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葬发掘中发现的卜甲(摄于3月16日)
“在战国晚期到秦代的墓葬中发现卜甲,不得不说是一次奇怪的意外。”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说。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葬的发掘结果。这批墓葬的时间集中在战国晚期到秦代,属于平民墓葬,墓葬规格较小,但考古工作者却在其中发现了一件罕见的战国晚期卜甲。
古人以动物的骨、甲制成占卜的器具,根据骨、甲上的“兆纹”判断事情的凶吉。实物最早出现于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盛行于夏商周三代,到秦代前后已经非常少见。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杨力铮说:“这件卜甲的凿孔为方形,沿袭了西周时期的基本风格,但凿孔形状和排列更加规整,体现了发展变化,所以这件卜甲应当不会是从西周流传至战国时期的‘古物’”。考古工作者推测,这座墓葬的主人身份可能是咸阳城内的一位“巫师”级人物。
许卫红说,上述发现是在大遗址考古理念指导下,利用配合基本建设的契机进行的。“将基本建设考古纳入秦咸阳城科研体系,有助于打造建设与保护、科研多重共赢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