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奎:他的博学与贡献鲜为人知

2020-04-01
赵中枢
332735

7.jpg

  徐兆奎(1917—2003),江苏沭阳人,1956年作为东北人民大学教师到北京大学,师从侯仁之先生进修历史地理学,1957年留北京大学任教终生。他是北京大学的一面旗帜,也是科学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日前,北京大学城市环境学院(原地理系)师生30余人召开座谈会,纪念徐兆奎百年华诞并探讨其学术思想。“北京大学原地理系是大师云集的地方,恢复高考后,我有幸在北京大学听过所有地理学大师的课程,徐先生扎实的基本功和渊博的知识让我印象深刻。”北京大学城市环境学院教授、党委书记刘耕年在介绍徐兆奎的教学生涯、学术贡献时表示。

  北京大学原地理系是全国最早参与城市规划的院系之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董黎明回忆,1979年,北京大学原地理系参与编制山东淄博的规划,当时临淄古城的保护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编制组挑选了一些地面上的瓦块陶片准备带回去研究,但如何拿回去成了难题。当时正值深秋,徐兆奎脱下自己的一条裤子,将这些瓦块陶片装进去,扎住裤脚和裤腰,带回了学校。

  徐兆奎低调朴实的性格更衬托其学术贡献的重大。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韩光辉说,上世纪50年代初,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和国家建设任务,徐兆奎参与中苏两国在黑龙江流域的综合调查,写出《清代黑龙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主编《北京历史地图集》时,为了保证图集的质量,编委会亲自查资料、跑野外,考察50余次,行程5000公里,徐兆奎全程参与其中,并根据自己的文献积累和地名学知识,解决了很多难以定位的古郡县位置;他还独立完成了北京区域图和中都图,并全面把关其他相关图纸。他在地理学史、环境变迁等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其部分研究成果收录在《历史地理与地名研究》《中国地名史话》等书中。《中国地名史话》被认为是“揭秘地名前世今生、畅销30年的读史必备工具书”。泰山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由北京大学原地理系承担泰山的规划,而徐兆奎的论文《历史上的泰安与泰山》是规划的重要前期成果之一。

  在北京大学历史地理学同事和学生的眼中,徐兆奎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头”,一年到头总穿着一身朴素的蓝布中山装,并且总是站在侯仁之的背后,为学科出力,为教学添瓦。徐兆奎的博学是师生共同认可的,有材料说他通晓俄文、日文和英文,能够用外文进行研究。他也是系里开课最多的老师,讲授过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外国地理、城市地理等11门课程,并在1977年承担了《世界地理》教材第三章非洲地理的编写和经济地理学学科建设。此外,他还利用自己的历史地理知识,在疆域变迁方面为国土安全做出了鲜为人知的贡献。

  2003年送别徐兆奎时,其遗像两旁挽联写道:“心系教育千秋大业诲人不倦,胸藏地理百科全书博古通今。”这是徐兆奎一生的真实写照。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