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巍峙:不能忘记那些壮丽的日子

2020-04-01
张小兰
332662

7.JPG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文化部外联局与中国文化报社启动了“岁月如歌——新中国文化交流早期记忆”宣传采写活动,通过对新中国早期部分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当事人的采写,获得那段难忘岁月的真实故事,保留那些曾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自今日起,我们将在《中国文化报》、文化传播网与中国文化网上开辟“岁月如歌——新中国文化交流早期记忆”专栏,让广大读者分享我们这次抢救性采访工作的成果。

  回忆久远的往事,不仅仅是为了回忆本身,而是为了启发今人,为了发扬优良传统,为了增加今天的人们为文化交流事业奋斗的热情和斗志。这些珍贵的回忆将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让我们从本期刊登的采访周巍峙同志的文章开始,缓缓翻开那尘封已久的动人历史画卷……

  从1999年那次对周老的采访至今,一眨眼就是整整10年的光阴飞逝。7月8日,当我和文化部外联局相关同志一起,为了文化部“岁月如歌——新中国文化交流早期记忆”宣传项目的报道任务,再次来到周巍峙家中的时候,他已经从10年前那个83岁、精神矍铄的老人,变成了93岁、慈祥依旧,但起步已略显缓慢的老人。当周老丢下手中的饭碗,执意走到家门口迎接一大早就赶来的我们,并且笑眯眯地亲手接过我们送上的鲜花时,我的眼睛情不自禁地湿润了。我觉得我们现在能够直接听到周老的回忆,是多么地幸运!而在位列我们采访名单第二位的95岁的欧阳山尊先生今年7月初突然辞世之后,抢救性的采访工作显得更加迫在眉睫。

  老周的信任 小周的可靠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巍峙是如何当上新中国最早、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出国艺术团负责人的?是如何被选中成为接待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些早期接待来华访问的重要外国文化艺术团队的负责人的?当年年纪轻轻的他为什么总是被选择担当“外事无小事”之大任呢?这次采访中,周老终于向我们披露了实情——是周恩来总理直接点的名。早在1950年国庆时,政务院调了几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歌舞团来京观礼并演出,共有新疆、内蒙古、延边及西南地区4个少数民族歌舞团,当时周总理专门指定政务院典礼局局长余心清负责生活接待,由周巍峙负责各团的业务,安排他们在怀仁堂为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歌舞等。后来胡耀邦同志告诉周巍峙,早在50年代后期,周总理就曾对他说过“周巍峙这个同志办事是可靠的”。

  在周巍峙的记忆中,保存着太多关于早期文化交流的记忆,但是他印象最为强烈的还是周总理对他的信任,他可以一口气讲几个小时关于周总理安排和指导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故事,内心深处充满了对周总理的深挚情感。

  周老回忆说,那时候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直接关系到新中国对外形象的塑造和扩大新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周总理总是要亲自具体地过问。他不仅观看出国节目,而且十分关心出国人的安全。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与周总理一起研究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情景。有一次在中南海的西花厅,周总理和周扬、周巍峙三人一起研究对外文化交流以及民间专业剧团的发展方针等方面的问题,总理笑着说,咱们三人都姓周,我是老周,周巍峙是小周,周扬就是大周吧,我们是三周一起使劲,把对外文化工作搞好。

  1951年,新中国决定派出规模空前的、由222人组成的中国青年文工团赴德国柏林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然后去几个国家进行正式访问演出。筹建艺术团之始,周总理问当时的团中央国际部负责人和文化部的周扬,此次谁带队?听说还没有最后确定,周总理马上说,让周巍峙去嘛。于是,周巍峙就成了这次为期长达一年多,参加联欢节后走访苏联东欧及奥地利9个国家的新中国青年文工团的团长,欧阳山尊、任虹、陈其通、王地子、侣朋先后担任了副团长。这个团在促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文艺上的切磋交流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成功。周总理还多次指定周巍峙担任印度和南斯拉夫等来华访问的重要外国文化代表团的接待工作,而周巍峙每次都能克服重重困难,万无一失地完成工作,一次也没有辜负周总理的信任和期望。


来源:文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