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诗月:从笔墨之间到慈善使者

2020-04-01
7718

   胡诗月,一听此名便让人与诗情画意相关联。事实上,三十多年来她确实生活在诗情画意中,也可谓名副其实。受外公影响,胡诗月六岁起便书画同修。后受山西书画院名师指点,迄今三十多年来小有所成。其作品厚积众家所长,将所汲取精华融合后自成一体,笔墨苍劲、浑厚、拙朴、形神兼备。山水、花鸟、人物等均有定型作品。现为国艺轩风水画创始人、禅意书画苑承办人、山西省大爱慈善基金会副会长兼艺术总监、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痴迷艺术


  胡诗月对艺术的追求可谓痴迷,为了不被世俗干扰,她坚持独身主义,甚至皈依佛门,并取法名妙音。为了有远离世俗感,她更喜欢妙音这个名字。由于所有心思都放在了艺术上,她的生活可谓超凡脱俗。修禅之外,“吃茶品酒蹂躏书”这一她的座右铭几乎概括了她生活的全部。三十多年来蛰伏于现实生活的边缘,使她与现实有点格格不入,她不喜欢世俗的应酬,不太会与人打交道,总表现出不喜不悲、谨言笃行的性格。用她自己的话说:“内心的坚守,只有自己懂得。”


  长期以来,妙音将修禅、书画创作上升到人生追求的高度,内心容不得半点其他事物对自己的羁绊或影响。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顽疾却将她的创作之路无情摧毁——常年作画导致关节过度劳损,2012年她被确诊为腱鞘炎。不能再握画笔不说,严重时她连衣服都脱不掉。对妙音而言,这无疑是致命的,不能创作的生命简直没了意义。2013年的一天,走到崩溃边缘的她打算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被阻止后恍恍惚惚的她完全变了一个人,昏昏沉沉、极度郁闷、酗酒无度。“那段时间的沉迷颓废,我至今都刻骨铭心,辅导过那么多人的心理,到自己的时候,却是怎么都难以释怀。我觉得,自己就像提前进入暮年,每一天都是在消耗生命。”然而就在一筹莫展之际,世界又为她打开了另一扇门——慈善业。在一次和朋友喝茶聊天中,她结识了大爱慈善基金会的发起人张建平。在张建平的介绍下,她对这一事业逐渐有了兴趣。谁知,这一加入竟是她的“救命稻草”,更令她料想不到的是慈善事业使她重燃久违了的生命之火,将她从生命的低谷中托了出来。她加入并担任起“大爱慈善基金会”的艺术总监。



   奉献爱心


  慈善,使颓废中的妙音品尝到从未拥有过的人生乐趣,助人乐趣。当看到受助者饱含泪水时,曾经的“真空人”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真情,陌生人之间的温暖。筛选、动员,焦急、忙碌,新的生活节奏使她每个傍晚都疲惫而兴奋。充实的生活,疲倦的身躯令她的睡眠不再需要酒精的麻醉,而且总是沉沉地睡去。目前,妙音正在努力救助一名叫高宇涛的男孩。7月9日,一封加急的求助信,摆在了山西省大爱慈善基金会的案头,来自吕梁岚县的一名退伍军人高海军,为他品学兼优的儿子高宇涛求助——6月,高宇涛突感腿疼无法行走,经北京积水潭医院确诊为恶性骨肉瘤。虽然很幸运地得知,儿子的病如果及时医治,将会有80%的治愈率,但高达80万元的治疗费用,却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跌入了无底的深渊,茫然而束手无策。放弃治疗,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然而80%的治愈率又让高海军看到了希望和曙光。

  得到消息后,妙音立即通过网络向社会发起定向捐赠。同时积极协调其他慈善机构、新闻媒体、民政部门,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接力爱心。在得到消息的当天,妙音即联系到省民政厅有关领导,将情况进行了汇报,次日又亲自进行了沟通。7月9日下午山西大爱慈善基金会紧急召开碰头会,会议听取了妙音的救助方案,确定了工作分工,公布了捐款账户,同时联系到了孩子父亲高海军及岚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周爱军,了解病情后决定了跟踪救助措施。当日妙音将捐助信息发到山西大爱慈善基金会公众号,并积极联系新闻媒体报道呼吁。当天晚上,在妙音的努力下,东方在线、宁夏在线、经济与法、山西综治网、腾讯社会频道、东方头条、天天快报、今日头条网、中国百姓新闻网山西太原中心站等国内多家媒体同时进行了捐助信息的报道,并得到了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

  7月9日下午5时28分,妙音收到第一笔善款1000元。凌晨1点半,妙音收到一位警察的第13笔善款1000元。一位古琴大师联系妙音表示,愿意将百首琴曲无偿奉献给捐款者并免费教授3节古琴课。国际世界语公益群一位爱心人士捐款20元,表示数字虽小但爱心不缺席。太原市国师街一位小朋友将18元捐款放在妙音手中动情地说:“姐姐是好人,好人有好报,愿远方的那位小朋友能早日康复。”这些爱心捐赠使妙音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爱的力量和慈善事业的伟大。妙音的所作所为也使自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这使她意识到,原来自己还能继续发光发热,还能感动他人,这也使她有了将慈善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在感动受助者的同时,妙音自己也被深深地感动,她将自己之前珍藏的书画作品馈赠于这次帮助高宇涛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领悟生命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幼时外公对妙音的教诲。妙音说她之前对慈善的理解,只是单纯地停留在概念上,而当她作为大爱慈善的一名工作人员去履行职责,第一次作为发起人,向受助者实施救助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原点,有无数爱的能量在向着自己汇集。“我能够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人世间对于爱的传递,一种正能量的影响力。” “这次第一批的捐款,大多是我通过自己的传播渠道获得的,都是我的亲属和朋友。确切地说,这是一种信誉捐款。但是,这种资助是杯水车薪,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如何让慈善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有实力、有能力的人参与其中呢?” “我认为的公益慈善,不是看你捐了多少钱、帮助了多少人,而是你唤醒了多少人的爱心。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唤醒良知,唤醒善良。它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有意义的事情,唤醒每一个人心底的爱,传递爱,播撒正能量,让需要帮助的人心里感受到什么是爱,什么是温暖。”这时的妙音不再是作画时的“不食人间烟火”,一种责任,一种发自内心的能量,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了她的巨变。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这是妙音加入慈善事业后的又一座右铭。“想让越来越多有责任感的人,加入到慈善的大家庭中,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奉献爱、传递爱的队列当中,就应该让慈善摆脱个人信誉的枷锁,用自己长足发展的特点和优势,让慈善真正成为实现社会责任的大众平台。”妙音说,这是她自己,也是山西大爱慈善基金会一直努力的方向。

  如今,禅茶、风水画、紫砂、寿山石,依然是妙音生命的主色调,与之前所不同的是生命中又融入了慈善这浓重的一笔色彩。而且这浓重的一笔让她颓废的身躯重燃起生命之火,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更使她体会到人世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帮助他人。


来源:山西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