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中美关系的“地基”

2020-04-01
汤先营
153720


在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举办的“中国新年家庭日”活动中,美国民众与熊猫人偶合影留念。  


美国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编著的介绍兵马俑的图书。  


在史密森学会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新年家庭日”活动中,两位观众拍照留念。(汤先营供图)  


10月30日,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钢琴演奏家张昊辰(前)与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携手表演《黄河》。当天,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携手钢琴演奏家张昊辰首次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演出,上演管弦乐队变奏曲《乱弹》、钢琴协奏曲《黄河》等曲目,用高水平的演出为当地观众带去艺术的享受。(新华社发)

  应习近平主席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下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不仅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将给两国人民加深了解提供契机。中共十九大绘制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一个开放、包容、崇尚合作共赢的中国将为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带来更多机遇。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人文交流是两国关系的地基。近年来,中美人文交流取得丰硕成果,增进相互理解,拉近心灵距离,让中美关系更有温度,也更具韧性。

  1.兵马俑特展呈现中国历史瑰宝

  古老的秦朝文物穿越2000多年时空将中美两国民众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当地时间10月30日晚,在美享有盛誉的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办“辉煌大秦——兵马俑”特展新闻发布会。这是中共十九大后中美人文交流与合作的一桩盛事。

  热爱中国艺术、多年来积极向美国观众推广中国文化的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馆长纳哲斯在招待会上表示,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而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我们举办展览并不仅仅是展示几千年前的中国历史,而是希望通过展览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中美都是伟大的国家,两国在经贸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而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吴玺在致辞中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社会和人文领域的交流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不断增进相互理解、拉近距离。通过此次文物特展,美国观众不仅将领略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也能够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传承和精神风貌有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这将在两国人民之间架起新的友谊和理解之桥。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特展由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及秦始皇陵博物院与美国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共同举办。特展除了于今年11月18日至明年3月11日在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举办外,还将于明年4月21日至8月12日在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展出。特展以秦文物为主题,分为“大秦之崛起、天下一统和千年永恒”三部分,展品多达130余件,包括将军俑、铠甲俑、陶马俑等在内的10件兵马俑真品,以及各式青铜兵器、礼器、玉器等。除秦始皇陵的出土文物外,展览还将展示来自雍城秦公大墓、宝鸡益门宝藏以及陕北地区的出土文物,时间跨越西周至秦近500年历史,充分展示秦国发展崛起的历史进程、秦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的丰硕成果。现场一位美国艺术家感叹道,美国观众将一饱眼福。

  来自弗吉尼亚州的议员、美国多家艺术机构的工作人员和赞助商以及媒体代表等100余人出席了招待会。中美双方人士欢聚一堂,热烈讨论彼此对文化的看法。本次特展的策展人、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东亚部主任李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博物馆为此次特展筹备了约两年半时间,纳哲斯馆长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紫禁城:故宫博物院馆藏皇家珍品展”后,就开始考虑筹备反映中国早期历史和考古文化的展览。李建认为,中国历史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此次展览将有助于两国民众的沟通和了解。

  2.中美博物馆交流前景广阔

  事实上,本次兵马俑特展只是近年来中美博物馆密切交流的一个缩影。中国驻美国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李鸿说,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空间广阔,其中博物馆合作的潜力巨大,而且目前双方合作势头良好。

  据介绍,美国的博物馆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吸收社会捐款、举办高水平展览、联系民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年3月27日至7月16日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内,本年度全美规模最大的中国文化艺术展览——“秦汉文明”展举行。展品涉及中国13个省区市32家文博单位的160余件(组)珍贵文物,包括陶瓷、青铜、金银、玻璃、漆木及纺织品等,整个展览策展水平高、文物价值高,不少展品是第一次到国外展出。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不少美国民众对精美绝伦的中国文物精品赞叹不已,驻足观赏,看到这些难得一见的文物珍品让他们大呼过瘾。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物对美国民众有很强的吸引力。据统计,在“秦汉文明”展期3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有30余万人前往参观。

  美国的博物馆策展水平较高。由于举办活动需要吸收社会捐款,所以美国的博物馆筹划大型展览往往需要几年的准备时间,在此期间需要进行项目的推介和考虑如何受观众欢迎。比如“秦汉文明”展就经过了至少5年时间的筹划和准备。在办展方面,美国博物馆的流程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此同时,中国近年来博物馆的发展速度很快。在硬件建设方面,美国同行也由衷佩服。将来中美博物馆领域可以互相举办展览,分享彼此的管理经验。在纳哲斯馆长看来,中国的博物馆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完全有能力承担更多国际性文物艺术展。他认为,当下中美博物馆交流的重点之一是如何推动美国的文物艺术展在中国落地,让中国民众更广泛地了解美国和欧洲的文化、艺术和历史。在此方面,他建议中美博物馆馆长论坛机制化,加强中美博物馆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来源:光明日报